——源于中国明代的传统文人插花——

花道宏道流相关内容和最新资讯将同时在

宏道流官网『hongdaoliu.com』、微信『宏道流』、微博『宏道流』上发布。

所有图文资料可供学术研究、学习研讨和评论分析,但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若需要在商业环境中使用宏道流图文,请与宏道流中国管理机构联系,谢谢!

关注宏道流
袁宏道山水游记散文中的美学特点(上)
来源: | 作者:pmoefaa3c | 发布时间: 2019-09-10 | 625 次浏览 | 分享到:

袁宏道写了很多山水游记小品。在极具条理性的山水游记书写中, 袁宏道把个人内在主观情思完全融入到自然之中, 最终达到景、情、意、趣和谐统一的境界, 并由此形成了袁宏道独特的谐趣美、性格美、理性美的山水自然观。从侧面也折射出袁宏道独抒性灵、率性而行以及赋予山水文化品格的个人思想取向。

“中郎之论出, 王、李之云雾一扫, 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 搜剔慧性, 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 其功伟矣!”[1]567即是称赞袁氏一扫“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的拟古之风, 追求独抒性灵和率性而行的文学创作情怀。历来研究袁氏作品多注重从其反理学、反封建, 追求个性解放以及“性灵”说来探究晚明文士心态, 也有从庄禅思想来分析其山水小品文的创作。但袁宏道山水游记中展现出袁氏独特的审美心态和视角所赋予的山水文化品格却没有更加充足的研究。本文以袁氏山水游记为对象, 探讨袁氏山水中的文化书写和思想倾向, 以求教于通家。

一、山水中见谐趣

所谓山水中的谐趣, 是指文学创作者以幽默诙谐的个性化审美赋予客观自然山水以人的思想趣味, 这种主观情感不是个人负面情绪发泄, 而是着重表现个人内心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赵伯陶先生云:“趣是主、客观两者结合的产物, 这种结合是能动而非被动。”[2]123袁宏道作为晚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文学创作中始终奉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 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恰当地体现在他的山水游记创作中。因此, 很多游记均表现出“谐趣”的特征。袁宏道山水游记的“谐趣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构造山水内在情趣;二是用拟人来赋予山水自然活泼的个性魅力;三是将个人文学创作主张的抒发与山水融为一体。

(一) 以诙谐幽默语言构造山水内在情趣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对于自然山水的文学书写的源流已久, 从早期《诗经》中《国风·邶风·谷风》中的“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3]145借风雨意象渲染气氛, 到魏晋时期陶渊明、谢灵运等人借山水诗歌表现个人潇洒自然的文人情怀, 再到唐宋时期以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山水田园作品无论从内在题材, 还是外在表现形式, 都渐趋完备。而晚明时期, 受阳明心学等哲学思想的影响, 当时文学创作表现出迥异于前代的派别与理论主张。

以袁宏道等人为代表的公安派高举反对文风复古的大旗, 在个人文学创作中自成一格, 尤其在以自然山水风貌为题材的游记散文中, 将诙谐幽默的人格魅力与不拘一格的思想主张完美地融汇到山水书写的语言构造中。如袁宏道《西施山》:“余戏谓石篑:‘此诗当注明, 不然累尔他时谥文恪公不得也。’石篑大笑, 因曰:‘尔昔为馆娃主人, 鞭箠叱喝, 唐突西子, 何颜复行浣溪道上?’余曰:‘不妨, 浣溪道上, 近日皆东施娘子矣。’”[4]446袁氏借游览西施山, 通过“文恪公”与“浣溪道上皆东施娘子矣”戏谑语, 讽刺当时文学界的复古, 不知变通的东施效颦的刻板风气, 以短小、诙谐的话语将自己追求创作自由与真率的情感价值观融入到自然山水的认知构造中, 表面写山, 却以戏谑语赋予了西施山社会文化内涵。

袁宏道自身诙谐幽默的品格, 通过自我的主观表达, 赋予客观山水之中。山水景物不仅具有了人的品格,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袁宏道追求自由、真率的洒脱性格和内在情趣。这种游迹与心迹的结合, 使得情与景、意与趣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二) 拟人化修辞手段赋予山水自然魅力

周振甫先生认为:“自然是对做作说的, 指的是不做作, 不涂饰, 不堆砌。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精炼, 反对陈词滥调, 也要写的自然。”[5]342周振甫的观点意在表达文学创作中除要注意语言风格的自然, 还要注重客观景物描写的“不做作, 不涂饰, 不堆砌”.袁宏道在追求谐趣的同时, 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段对山水进行简洁凝练的概括描摹, 山水因此而具有自然亲切的特点。《西湖一》:“山色如娥, 花光如颊, 温风如酒, 波纹如绫, 才一举头, 已不觉目酣神醉。”[4]422以美人比拟湖光山色, 可见西湖的无限风情, 亲切可人。又如:“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再如《上方》:“虎丘如冶女艳妆, 掩映帘箔;上方如披褐道士, 丰神特秀。”[4]160不但以拟人化的审美眼光来模拟山水, 同时还以此作为评判山水特色的依据。为了突出上方景色不与流俗, 以掩映帘箔的艳妆女子来反衬上方的丰神特秀、与众不同。这种拟人化的修辞与对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把上方山水的自然魅力凸显的淋漓尽致。

袁宏道对山水的品赏并不是历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一种理性评判, 更不是站在山水对立面去品评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而是把自我融入到自然之中。看山水如看美人, 以人的角度观赏山水, 用拟人的手法构造山水自然魅力。袁氏把自己内在的浩然之气与山水精神相往来, 与山水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 从而达到物我合一, 情景相契的高度。

(三) 个人内在主观情思与山水融为一体

高明的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总会将个人情趣与外在客观景物描摹融为一体, 这与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追求的意境渲染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 境是外在客观景物描摹, 而如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情思转化成读者可以感知的外在客观景物, 是在创作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小品文的创作亦是如此。

袁宏道有许多小品文借山水景观描摹来表现个人内在主观情思。其在《叙小修诗》中写道:“大都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 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 顷刻千言, 如水东注, 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 亦有疵处, 佳处自不必言, 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 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 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4]187认为文学创作就应该从个人的真实情感出发, 遵循自然, 随物赋形, 而不是模拟古人。袁宏道在山水游记的书写中注重把个人内在主观情思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以心看景、以笔写心。“少焉云缕缕出石下, 缭松而过, 若茶烟之在枝, 已乃为人物鸟兽状, 忽然匝地, 大地皆澎湃。抚松坐石, 上碧落而下白云, 是亦幽奇变换之极也。”[4]1138这里的云, 若袅袅茶烟, 悠游自在, 与晋朝傅玄“浮云含愁气, 悲风坐自叹。”[6]576中借云表达前路茫然缥缈和人生飘摇不定之主旨是完全不同的。袁宏道之所以写出无心出岫的云, 表现了云的独特风韵, 正是作者我心我性的渲染和写照。

袁宏道笔下, 有冶女艳妆般鲜妍的虎丘、也有如披褐道士般丰神特秀的上方……山不同, 其状千变。而这些孤标特立、不染尘俗的山水, 正是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露。这种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在自然山水小品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拓展和发挥。(未完待续)

Copyright@2019-2025 版权所有:宏道流中国发展中心 沪ICP备XXXXXXXX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