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宏道流相关内容和最新资讯将同时在
宏道流官网『hongdaoliu.com』、微信『宏道流』、微博『宏道流』上发布。
所有图文资料可供学术研究、学习研讨和评论分析,但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若需要在商业环境中使用宏道流图文,请与宏道流中国管理机构联系,谢谢!
朱新龙绘《袁宏道立像》
袁宏道著《瓶史》
关于《瓶史》(图8)的成书时间,在学术界存在有一定争论,主要观点一是成书于1599年,另一说则认为是在1600年。
在任访秋所著《袁中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中,认为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33岁时,于春季开始撰写《瓶史》。依据是袁宏道在当年写的尺牍《答李元善》中说:
近又著《瓶史》十三篇。瓶史者,记瓶花之目与说。陆羽《茶经》愚叟《牡丹志》之类,最为醒目,惜无力缮写。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袁宏道在写《瓶史》时就已经有了要完成一部与陆羽《茶经》同样价值的著作。从400多年的评价中可以看出,《瓶史》虽然不是我国最早论述插花的著作,但其影响力和重要性无疑是最大的,《瓶史》在花道界的价值完全可以与《茶经》在茶道界的地位相提并论。
袁宏道又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尺牍《答陶石篑书》中写道:
《广庄》是弟去冬所作,《瓶史》乃今春著得者,俱附上请教。
可见,《瓶史》完成于1600年的事实基本可以做实,但不排斥袁宏道在1599年已经开始构思,并完成了《瓶史》的部分篇章。《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请赏、监戒十二篇,加上小引,共计十三篇。在明代之前的宋元时代,文人记事喜欢以“史”为名,表明囊括所有、通论古今的意思,如宋代米芾著有《砚史》一卷,元代中期知名收藏家陆友仁以精于鉴赏书画、铜器等著称,编撰了《砚史》《墨史》《印史》等专著。因此,袁宏道以《瓶史》之名概论插花之事,也就容易理解 了。
关于写作《瓶史》的初衷,袁宏道在小引中作了交代:
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夫幽人韵士者,处于不争之地,而以一切让天下之人者也。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嗟夫,此隐者之事,决烈丈夫之所为,余生平企羡而不可得者也。幸而身居隐见之间,世间可趋可争者既不到,余遂欲欹笠高岩,濯缨流水,又为卑官所绊,仅有载花莳竹一事,可以自乐。而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胆瓶贮花,随时插换。京师人家所有名卉,一旦遂为余案头物。无扦剔浇顿之苦,而有味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是可述也。噫!此暂时快心事也,无狃以为常,而忘山水之乐。石公记之。凡瓶中所有品目条列于后,与诸好事而贫者共焉。
《瓶史》虽然成书于袁宏道居北京期间,但之前在苏州的生活对他影响相当大,他十分清楚江南的流行风气,并敏锐捕促到了这种习气,在他写《时尚》一文中记有:“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然皆吴人。”在吴县县令任上时,袁宏道在给妻弟李学元的信中说:“人性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暴露出了他追求“闲适”的美学观念,把审美情趣与人生悟道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难怪林语堂在“闲适”文学时看到袁宏道的散文后会“喜从中来乱狂呼”。
早期刊印的《瓶史》
《瓶史》于1600年问世后,袁宏道随即出了私家刻本,但数量极少,今均已不存。之后,在不同的年代中刊印了不同的《瓶史》版本,自明代到民国,至少出现了二十多种版本。随着插花在中国的复兴,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又陆续出版有数种《瓶史》注释本,其中不少与张谦德的《瓶花谱》合集出版。
1、明万历三十年刻本《袁中郞七种》(1602)
明万历三十年(1602)吴郡袁叔度书种堂刻本,总称《袁中郞七种》,袁中道称其为“吴刻精而不备”者,极为推崇。《瓶史》卷末有“扫花头陀陈继儒仲醇评,爱莲居士袁叔度无涯阅,率真主人范善庆馀季书”。《瓶史成》成书于1600年,此刻本出现在1602年,应该是除袁宏道家刻本外,最早公开刊印的刻本了。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和画家,在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书中经常写到插花和瓶供的场景。《袁中郞七种》最早由松江府陈继儒编评,由苏州府书商刊印,正说明江南文人最早就识得《瓶史》的价值,也与袁宏道曾任吴县县令不无关系。
2、明万历三十三年刻本《袁中郎十集》(1605)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刻本《袁中郎十集》分十六卷,共四册装订,26.3*16.6厘米,卷内有“秘阁图书之章”钤印。第七种为《瓶史》一卷,其版本为绣水周氏家藏,书中王廷谏对《瓶史》内容有较多校注。卷首有《瓶史目录》,正文卷头题“袁中郞瓶花”,署“公安袁宏道中郎甫著”、“绣水王廷谏司绳甫校”(图9),末有“扫花头陀陈继儒”语。王廷谏生活在明末清初,为明崇祯癸酉乡荐,清顺治丙戌进士。目前中国的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此刻本,日本的内阁文库、静嘉堂文库、蓬左文库、早稻田大学均藏有此版本。
图9 明万历年间刊本《瓶史》内页 图片来源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
3、明万历三十四年刻本《宝颜堂秘籍》(1606)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宝颜堂秘籍本,陈继儒辑,绣水沈氏尚白斋刊,《瓶史》收在“正集”中。《宝颜堂秘笈》为明陈继儒编辑丛书,收录唐、宋、元、明书籍229种,分正、续、广、普、汇、秘六集,所收多学故琐言、艺术语录之作,“正集”第5册中有袁宏道《广庄》和《瓶史》各一卷,可见陈继儒对袁宏道十分推崇,最早认识到《瓶史》的价值。
图10 《宝颜堂秘笈》(民国重印本) 图片来源于嘉德国际拍卖2013年9月拍品 |
4、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李卓吾选校袁石公文集二十卷》(1615)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李卓吾选校袁石公文集二十卷》共四册,卷端有《袁石公全集叙》,24.7*14.2厘米,未署姓氏和岁月,应用李贽口气,其中卷十为《瓶史》。《李卓吾选校袁石公文集二十卷》在中国已无传本,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已成天下孤本。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与袁宏道交往颇多。
5、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本《梨云馆类定袁中郞全集》(1617)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何伟然编《梨云馆类定袁中郞全集》(图11),金陵大业堂刊行。清同治八年(1869)间袁照重新校刻此本。此刻本名为“梨云馆类定”,而宏道流流祖望月义想为“梨云斋十九世”,这两个“梨云”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孰先孰后,还有待研究。“梨云斋”之名现在仍在使用之中,当代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即为“梨云斋二十四世”。林语堂在1934年2月“关于《袁中郎全集》复黄柯书”中写道:
《袁中郎全集》有二刻本。一为袁中郎校万历刊本,不易得。一为梨云馆类定《袁中郎全集》二十四卷,亦万历刊本,惟有道光重刻本及同治重刻本,较易得。
同治刻参校各本“改正约千余字”最佳。欲购只好向旧书铺求之,然近日中郎已惹人注意,上海书坊间索求者颇不乏人,一来即售出也。又近报载上海律师公会新刊袁中郎《瓶史》,每册五角。(摘自林语堂文集《人生殊不易》)
图11 《梨云馆类定袁中郞全集》 图片来源于中贸圣佳国际2016秋季拍卖会拍品 |
6、明万历四十七年刻本《袁中郞先生全集》(1619)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出现了袁宏道之弟袁中道编《袁中郞先生全集》徽州刊,称其为家刻本而“稍去其少年未定之语,按年分体。”《袁中郞先生全集》中收有《瓶史》全文。
7、万历时刻本《花史左编》(1610-1620)
万历时出现刻本王路编《花史左编》,《瓶史》主要内容附在卷八后,其中“花崇”一篇单独抽出,收在第十三卷。明代万历时期为1573-1620年间,《瓶史》问世于1600年,袁宏道去世于1610年,袁宏道生前未提及过此刻本,因此推测《花史左编》刊印于1610-1620年间。
8、万历时刻本《陈眉公重订瓶史》(1610-1620)
万历时《续编四库全书》中收录有《陈眉公重订瓶史》影印本,题作二卷,但实际只有“卷上”一卷,内容完整。在此书其他版本中,卷首作“陈眉公重订瓶史”,无“卷上”二字,其内容、字体完全一致,署名也均作“石公袁宏道撰、伯承郁嘉庆阅、元弢张昞重校”,均源出宝颜堂秘秘籍本。袁宏道生前亦未提及过此刻本,因此推测《陈眉公重订瓶史》应刊印于1610-1620年间。
9、明末辑《重订欣赏编七十一种》(约1620)
明末沈津辑、茅一相续辑《重订欣赏编》本,含《瓶史》。茅一相,归安(吴兴)人,生平不详,约活动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
10、明崇桢二年刊《新刻钟伯敬增定袁中郞全集》(1629)
崇桢二年(1629)武林佩兰居刊《新刻钟伯敬增定袁中郞全集》40卷,含《瓶史》全文。(图12)钟惺(1574-1624), 字伯敬,号退谷,系明代文学家,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而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图12 《新刻钟伯敬增定袁中郞全集》 图片来源于雅昌艺术 |
11、崇桢二年订《山居小玩十种》(1629)
崇桢二年(1629)毛晋订《山居小玩十种》本,汲古阁刻本,含《瓶史》全文。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久,别号汲古主人,常熟(今属苏州) 人,为明末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刻书家、文学家和经学家,家藏图书八万四千余册,建汲古阁、目耕楼藏之,尤嗜好抄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为“毛钞”。
12、崇桢三年编《群芳清玩十二种》(1630)
崇桢三年(1630)李玙编《群芳清玩十二种》本,采用汲古阁刻本,含《瓶史》全文。李玙,字惠时,苏州人,所编《群芳清玩十二种》,包括:《鼎录》《刀剑录》《研史》《画鉴》《石谱》《瓶史》《奕律》《兰谱》《茗笈》《香国》《采菊杂咏》《蝶几谱》。
13、明末编《锦囊小史》(约1640)
明末无名氏编《锦囊小史》本,属类编丛书,共四十一种。小史,指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此谓珍贵的短小著作,丛书中包含袁宏道了《政》《瓶史》《志促织》三种。
14、明末辑《广百川学海》(约1640)
明末冯可宾辑《广百川学海》本,含《瓶史》。冯可宾,字祯卿,山东益都人,明天启壬戌(1622)进士,官湖州司理、给事中,入清后隐居不仕,编刊《广百川学海》丛书。宋人左圭编有《百川学海》,明人吴永之又有《续百川学海》《再续百川学海》《三续百川学海》,《广百川学海》分为十集,以十干标目。
15、清顺治三年编《说郛续》(1646)
顺治三年(1646)陶珽编《说郛续》,李际期宛委山堂刊本,含《瓶史》。陶珽,字紫阗,号不退,又号稚圭,自称天台居士,姚安(今云南挑安)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武昌兵备道,与袁宏道、董其昌、陈继儒结交,时以诗文唱和。《说郛》是明代陶宗仪所著文言大丛书,选录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说郛”意为五经众说。陶珽对《说郛》加以增补,编成120卷。
16、清嘉庆辑《借月山房汇钞》(1796-1820)
清嘉庆时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本,含《瓶史》。《借月山房汇钞》共16集,137种,专选明清人著作,内容涉及经说、杂史、奏议、传记、地理、诸子、艺术、小说、诗文评等类。张海鹏(1755-1816)清代著名刻书家、藏书家,字若云,一字子瑜,江苏常熟人,藏书楼有“借月山房”,刻书处为“传望楼”,江南名藏书家钱曾、毛晋的藏书散出后,多为其收藏。
17、清道光四年辑《泽古斋重钞》(1824)
清道光四年(1824)上海陈璜辑《泽古斋重钞》,含《瓶史》。《泽古斋重钞》共110种,239卷。
图13 民国二十三年《袁中郎全集》 图片来源于中贸圣佳国际2016秋季拍卖会拍品 |
18、民国二十三年印刷并发行《袁中郎全集》(1934)
由时代图书公司印刷发行有不为斋丛书《袁中郎全集》(图13),民国二十三年,线装初版四册,刘大杰校编,林语堂作序,林语堂、阿英同阅。
19、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印刷并发行《瓶史》(1937)
由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印刷并发行的《考槃余事及其他三种》(图14),共收录了明代屠隆撰杂著《考槃余事》《瓶史》《瓶花谱》《飞凫语略》四种。《瓶史》作为明代清玩之书被一并印刷出版,采用的是借月山房汇钞版本。借月山房汇钞丛书名,由清代张海鹏辑刻。《考槃余事》四卷论述文房清玩之事,一卷论书版碑帖,二卷评书画琴纸,三卷四卷说笔砚炉瓶,在卷三“瓶花”一节中论述道:
堂供须高瓶大枝,方快人意。若山斋充玩,瓶宜短小,花宜瘦巧,最忌繁杂如缚,又忌花瘦于瓶,须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瓶忌有环,忌成对,忌小口瓮肚瘦足药罐,忌用葫芦瓶,忌妆彩雕花架,忌香烟灯煤熏触,忌油手拈弄,忌猫鼠伤残,忌井本贮瓶,味咸不宜于花。夜则须见天日,忌以插花之水入口,惟梅花秋海棠二种,其毒尤甚预防之。
20、《袁中郎全集》(1981)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崇祯年间佩兰居四十卷本为底本,校以吴郡书种堂本、袁小修编校本等多种版本,重新编为五十五卷《袁中郎全集》;另有附录三卷。